Kaiyuan Catalogue of Buddhist Texts



Introduction

Kāiyuán Shìjiàolù 開元釋教錄 "Kaiyuan Era Record of Buddhist Teachings" (Taishō Tripitaka No. 2154) is a Tang dynasty catalogue of Buddhist texts, compiled by the monk Zhisheng 智昇 in the 18th year of the Kaiyuan era (730 CE). It is a huge work, divided into 20 rolls (juàn 卷), and the Taishō Tripitaka version lists some 9,078 texts in about 27,869 rolls (including 6 copies of itself), amounting to some 3,733 individual titles.

The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開元釋教錄略出 "Abridged Kaiyuan Era Record of Buddhist Teachings" (Taishō Tripitaka No. 2155) is a somewhat later and significantly shorter catalogue of Buddhist texts, comprising 4 rolls plus an appendix. Despite its title and the fact that it credits Zhisheng as its compiler, it does not seem to be an abridgement of Kāiyuán Shìjiàolù, but seems rather to have been a completely new catalogue, influenced by the earlier Kāiyuán Shìjiàolù but listing a far reduced number of texts which are ordered differently. The first four rolls of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list 1,080 texts in about 5,062 rolls, which are physically divided into 479 cases (zhì 帙). Each case usually contains about 10 rolls, and so large texts may fill several cases, whereas many short texts may be put together in a single case. The fact that the catalogue explicitly list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texts into cases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a catalogue of the contents of a particular monastic library, not just a generic catalogue of Buddhist texts, in which case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can be seen as an abridgement of Kāiyuán Shìjiàolù that has been modified to reflect the actual contents of a particular library.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catalogue is that each of the 479 cases is associated sequentially with one of the first 479 characters (from "天" through "群") from the Qiānzìwén 千字文 "Thousand character text", an elementary text comprising a thousand Han characters that was composed during the 6th century. This system of indexing Buddhist texts with the Qiānzìwén is not found in extant editions of the earlier Kāiyuán Shìjiàolù, so it may have been devised by the anonymous compiler of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Index character hǎi 海 on a bundle of scrolls from Dunhuang Cave 17

Aurel Stein, Ruins of Desert Cathay: Personal Narrative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most China (London, 1912) Plate 194


That this system of indexing Buddhist texts was actually used, and was not just a cataloguer's affectation, is evidenced by the Buddhist texts retrieved from the sealed library of Cave 17 at the Mogao Caves at Dunhuang. A photograph by Aurel Stein of bundles of manuscript scrolls from Cave 17 clearly shows the character hǎi 海 written next to the half-visible title of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Māhē bōrě bōluómì jīng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on the rough cloth wrapping of a bundle of scrolls. This accords with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which records the characters jiāng 薑, hǎi 海 and xián 鹹 (64th, 65th and 66th characters of the Qiānzìwén) against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 That the same character is used for the same text in both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and in the sealed library of Cave 17 suggests that the specific indexing system used in Kāiyuán Shìjiàolù Lüèchū may have been adopted by monastic libraries across China. Unfortunately wrapping cloths such as those shown in this photograph, as well as fine silk sutra wrappers, have generally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texts they contained, so it is no longer an easy task to correlate the index characters on the wrapping cloths or wrappers now held by the British Museum with the Buddhist texts now held in the British Library.

Song dynasty edition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frequently record the index character after the title at the start and end of a chapter (i.e. juànshǒu 卷首 "roll start" and juànmò 卷末 "roll end"). In the table below, index characters with a link open to an image of a Buddhist text showing that particular index character after the title. The sources for the images are given in the Sources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this page.


This system of indexing the Buddhist canon was borrowed for the Tangut Buddhist canon, but using a lost Tangut verse text for the index characters. See my blog post Ode to the Tangut Tripitaka for more details.



Table of Index Characters


Case Nos. Titles Rolls Cases Index Characters
001–06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 600 60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
061–063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30 3 菜、重、芥
064–066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30 3 薑、海、鹹
067–068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五卷
15 2 河、淡
069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10 1
070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10 1
071 《大明度無極經》六卷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七卷
13 1
072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二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一卷
15 1
073–084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 120 12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
085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阿彌陀經》二卷
《無量壽經》二卷
9 1
086 《阿閦佛國經》二卷
《大乘十法經》一卷
《普門品經》一卷
《胞胎經》一卷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法鏡經》一卷
8 1
087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二卷
《幻士仁賢經》一卷
《決定毘尼經》一卷
《發覺淨心經》二卷
《優填王經》一卷
《須摩提經》一卷
《須摩提菩薩經》一卷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離垢施女經》一卷
10 1
088 《得無垢女經》一卷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如幻三昧經》三卷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太子刷護經》一卷
《太子和休經》一卷
11 1
089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大乘顯識經》二卷
《大乘方等要慧經》一卷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毘耶婆問經》二卷
11 1
090–093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30 4 位、讓、國、有
094 《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十卷 10 1
095 《大集月藏經》十卷 10 1
096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10 1
097 《大方廣十輪經》八卷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10 1
098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一卷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11 1
099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10 1
100 《般舟三昧經》三卷
《拔陀菩薩經》一卷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9 1
101 《阿差末經》七卷
《無盡意菩薩經》四卷
11 1
102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
《大哀經》八卷
10 1
103 《寶女所問經》四卷
《無言童子經》二卷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奮迅王問經》二卷
10 1
104 《寶星陀羅尼經》十卷 10 1
105–109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卷 50 5 坐、朝、問、道、垂
110–117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80 8 拱、平、章、愛、育、黎、首、臣
118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
13 1
119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莊嚴菩提心經》一卷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
《兜沙經》一卷
《菩薩本業經》一卷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菩薩十住經》一卷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13 1
120 《十住經》四卷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
《如來興顯經》四卷
11 1
121 《度世品經》六卷
《羅摩伽經》四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
11 1
122–125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 40 4 邇、壹、體、率
126 《大般涅槃經後譯茶毘分》二卷
《大般涅槃經》六卷
8 1
127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四童子三昧經》三卷
《大悲經》五卷
10 1
128–129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普曜經》八卷
20 2 王、鳴
130 《法華三昧經》一卷
《無量義經》一卷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妙法蓮華經》七卷
10 1
131 《正法華經》十卷 10 1
132 《妙法蓮華經》八卷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
11 1
133 《維摩詰經》三卷
《說無垢稱經》六卷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大乘頂王經》一卷
11 1
134 《善思童子經》二卷
《大悲分陀利經》八卷
10 1
135 《悲華經》十卷 10 1
136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10 1
137 《金光明經》八卷
《伅真陀羅所問經》三卷
11 1
138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三卷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11 1
139 《寶雨經》十卷 10 1
140 《寶雲經》七卷
《阿維越致遮經》四卷
11 1
141 《不退轉法輪經》四卷
《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四卷
《不必定入定印經》一卷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10 1
142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
《持心梵天經》四卷
10 1
143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
10 1
144 《持人菩薩經》三卷
《持世經》四卷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9 1
145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大乘同性經》二卷
《證契大乘經》二卷
8 1
146 《深密解脫經》五卷
《解深密經》五卷
10 1
147 《解節經》一卷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二卷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10 1
148 《入楞伽經》十卷 10 1
149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
10 1
150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 10 1
151 《大方等大雲經》四卷
《大雲請雨經》一卷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
《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二卷
8 1
152 《諸法無行經》二卷
《諸法本無經》三卷
《無極寶三昧經》一卷
《寶如來三昧經》二卷
《慧印三昧經》一卷
《如來智印經》一卷
10 1
153 《大灌頂經》十二卷 12 1
154 《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阿闍世王經》二卷
《普超三昧經》四卷
《放鉢經》一卷
11 1
155 《月燈三昧經》十一卷 11 1
156 《月燈三昧經》一卷
《無所希望經》一卷
《象腋經》一卷
《入淨法門經》一卷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二卷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一卷
《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阿彌陀經》一卷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
13 1
157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
《彌勒成佛經》一卷
《彌勒來時經》一卷
《彌勒下生經》一卷
《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
《諸法勇王經》一卷
《一切法高王經》一卷
《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
《順權方便經》二卷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一卷
12 1
158 《六度集經》八卷
《太子須大拏經》一卷
《菩薩睒子經》一卷
《睒子經》一卷
《太子慕魄經》一卷
《太子沐魄經》一卷
《九色鹿經》一卷
14 1
159 《無字寶篋經》一卷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一卷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一卷
《老女人經》一卷
《老母人經》一卷
《老母女六英經》一卷
《月光童子經》一卷
《申日兒本經》一卷
《德護長者經》二卷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卷
《伽耶山頂經》一卷
《象頭精舍經》一卷
《大乘伽耶山頂經》一卷
《長者子制經》一卷
《菩薩逝經》一卷
《逝童子經》一卷
《犢子經》一卷
《乳光佛經》一卷
《無垢賢女經》一卷
《腹中女聽經》一卷
《轉女身經》一卷
22 1
160 《無上依經》二卷
《未曾有經》一卷
《甚希有經》一卷
《決定總持經》一卷
《謗佛經》一卷
《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一卷
《入法界體性經》一卷
《如來師子吼經》一卷
《大方廣師子吼經》一卷
《大乘百福相經》一卷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一卷
《大乘四法經》一卷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希有校量功德經》一卷
《最無比經》一卷
《前世三轉經》一卷
《銀色女經》一卷
《阿闍世王受決經》一卷
《採蓮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華經》一卷
《正恭敬經》一卷
《善恭敬經》一卷
《稱讚大乘功德經》一卷
《說妙法決定業障經》一卷
24 1
161 《諫王經》一卷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一卷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一卷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一卷
《轉有經》一卷
《文殊師利巡行經》一卷
《文殊尸利行經》一卷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
《緣起聖道經》一卷
《稻稈經》一卷
《了本生死經》一卷
《自誓三昧經》一卷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
《灌佛形像經》一卷
《摩訶剎頭經》一卷
《造立形像福報經》一卷
《作佛形像經》一卷
《龍施女經》一卷
《龍施菩薩本起經》一卷
《八吉祥神呪經》一卷
《八陽神呪經》一卷
《八吉祥經》一卷
《八佛名號經》一卷
《盂蘭盆經》一卷
《報恩奉盆經》一卷
《浴像功德經》一卷
《浴像經》一卷
《校量數珠功德經》一卷
《數珠功德經》一卷
29 1
162–164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 30 3 慕、貞、絜
165 《不空羂索呪經》一卷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一卷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王呪經》三卷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卷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經》二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一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心陀羅尼經》一卷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經》一卷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尼經》一卷
12 1
166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一卷
《曼殊室利菩薩呪藏中一字呪王經》一卷
《十二佛名神呪經》一卷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一卷
《觀自在菩薩如意陀羅尼經》一卷
《孔雀王呪經》一卷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一卷
《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呪經》一卷
《孔雀王呪經》二卷
《大孔雀王經》三卷
14 1
167–168 《陀羅尼集經》十二卷
《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一卷
《十一面神呪心經》一卷
《摩利支天經》一卷
《呪五首經》一卷
《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呪經》一卷
《六字神呪經》一卷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羅尼經》一卷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一卷
20 2 才、良
169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一卷
《種種雜呪經》一卷
《佛頂勝陀羅尼經》一卷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
《出生無量門持經》一卷
《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經》一卷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一卷
《阿難陀目佉訶離陀隣尼經》一卷
《舍利弗陀羅尼經》一卷
《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一卷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一卷
《妙臂印幢陀羅尼經》一卷
17 1
170 《無崕際持法門經》一卷
《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門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一卷
《華聚陀羅尼呪經》一卷
《華積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六字呪王經》一卷
《六字神呪王經》一卷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經》一卷
《如來方便善巧呪經》一卷
《持句神呪經》一卷
《陀隣尼鉢經》一卷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一卷
《善法方便陀羅尼呪經》一卷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一卷
《護命法門神呪經》一卷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一卷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呪經》一卷
19 1
171 《內藏百寶經》一卷
《溫室洗浴眾僧經》一卷
《須賴經》一卷
《須賴經》一卷
《私訶三昧經》一卷
《菩薩生地經》一卷
《四不可得經》一卷
《梵女守意經》一卷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
《寶網經》一卷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一卷
《菩薩修行經》一卷
《諸德福田經》一卷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
《佛語經》一卷
《金色王經》一卷
《演道俗業經》一卷
《百佛名經》一卷
18 1
172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
《須真天子經》二卷
《摩訶摩耶經》二卷
《除恐災患經》一卷
《孛經》一卷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一卷
10 1
173 《海龍王經》四卷
《首楞嚴三昧經》三卷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一卷
《不思議光菩薩所問經》一卷
10 1
174–175 《十住斷結經》十四卷
《諸佛要集經》二卷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18 2 能、莫
176–177 《菩薩瓔珞經》十三卷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15 2 忘、罔
178 《賢劫經》十卷 10 1
179–180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20 2 彼、短
181–182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 20 2 靡、恃
183–184 《佛名經》十二卷
《三劫三千佛名經》三卷(《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一卷,《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一卷,《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一卷)
15 2 己、長
185 《五千五百佛名經》八卷
《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
10 1
186 《華手經》十卷 10 1 使
187 《大方等陀羅尼經》四卷
《僧伽吒經》四卷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12 1
188 《觀佛三昧海經》十卷 10 1
189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菩薩本行經》三卷
10 1
190 《法集經》六卷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
10 1
191 《菩薩處胎經》五卷
《弘道廣顯三昧經》四卷
《然燈功德經》一卷
10 1
192 《央崛魔羅經》四卷
《無所有菩薩經》四卷
《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
10 1
193 《中陰經》二卷
《大法鼓經》二卷
《文殊師利問經》二卷
《月上女經》二卷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二卷
10 1
194 《大乘密嚴經》三卷
《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
《蓮華面經》二卷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
《大乘造像功德經》二卷
10 1
195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三卷
《一字佛頂輪王經》五卷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一卷
9 1
196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10 1
197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
10 1
198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四卷
8 1
199 《七佛所說神呪經》四卷
《大吉義神呪經》四卷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一卷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一卷
《大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大七寶陀羅尼經》一卷
《六字大陀羅尼經》一卷
《安宅神呪經》一卷
《摩尼羅亶經》一卷
《玄師子颰陀所說神呪經》一卷
《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卷
《諸佛心陀羅尼經》一卷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卷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一卷
《持世陀羅尼經》一卷
《六門陀羅尼經》一卷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25 1
200 《智炬陀羅尼經》一卷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一卷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百千印陀羅尼經》一卷
《救面燋餓鬼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莊嚴王陀羅尼呪經》一卷
《香王菩薩陀羅尼呪經》一卷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一卷
《拔除罪障呪王經》一卷
《善夜經》一卷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經》一卷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卷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一卷
《佛地經》一卷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一卷
《出生菩提心經》一卷
《佛印三昧經》一卷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一卷
《異出菩薩本起經》一卷
《千佛因緣經》一卷
《賢首經》一卷
《月明菩薩經》一卷
《心明經》一卷
《滅十方冥經》一卷
《鹿母經》一卷
《魔逆經》一卷
26 1
201 《德光太子經》一卷
《大意經》一卷
《堅固女經》一卷
《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一卷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一卷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一卷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差摩婆帝受記經》一卷
《不增不減經》一卷
《造塔功德經》一卷
《遶佛塔功德經》一卷
《大乘四法經》一卷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一卷
《大乘流轉諸有經》一卷
《妙色王因緣經》一卷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一卷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一卷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
《八部佛名經》一卷
22 1
202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一卷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一卷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一卷
《師子月佛本生經》一卷
《長者法志妻經》一卷
《薩羅國經》一卷
《十吉祥經》一卷
《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一卷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一卷
《金剛三昧經》二卷
《法滅盡經》一卷
《甚深大回向經》一卷
《天王太子辟羅經》一卷
《優波夷淨行法門經》二卷
《八大人覺經》一卷
《三品弟子經》一卷
《四輩經》一卷
《當來變經》一卷
《過去佛分衛經》一卷
《十二頭陀經》一卷
《樹提伽經》一卷
《長壽王經》一卷
《法常住經》一卷
25 1
203 《菩薩地持經》八卷 8 1
204 《菩薩善戒經》十卷
《淨業障經》一卷
11 1
205 《優婆塞戒經》七卷
《梵網經》二卷
《受十善戒經》一卷
10 1
206 《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
《佛藏經》四卷
《菩薩戒本》一卷
《菩薩戒本》一卷
《菩薩戒羯磨文》一卷
《菩薩善戒經》一卷
10 1
207 《菩薩內戒經》一卷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
《清淨毘尼方廣經》一卷
《寂調音所問經》一卷
《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
《菩薩五法懺悔文》一卷
《菩薩藏經》一卷
《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一卷
《菩薩受齋經》一卷
《文殊悔過經》一卷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
《法律三昧經》一卷
《十善業道經》一卷
14 1
208–217 《大智度論》一百卷 100 10 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
218 《十地經論》十二卷 12 1
219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六卷
《大乘寶積經論》四卷
《寶髻菩薩四法經論》一卷
11 1
220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金剛般若論》三卷
《佛地經論》七卷
11 1
22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三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
《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二卷
《妙法蓮華經論》一卷
11 1
222 《法華經論》二卷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四卷
《涅槃論》一卷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遺教經論》一卷
《無量壽經論》一卷
《三具足經論》一卷
《轉法輪經論》一卷
12 1
223–232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 100 10 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233–234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 20 2 尺、璧
235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王法正理論》一卷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七卷
10 1
236–237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中論》四卷
20 2 寶、寸
238–239 《般若燈論釋》十五卷
《十二門論》一卷
《十八空論》一卷
《百論》二卷
《廣百論》一卷
20 2 陰、是
240 《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 10 1
241–242 《十住毘婆沙論》十五卷
《菩提資糧論》六卷
21 2 資、父
243 《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 13 1
244–245 《大莊嚴經論》十五卷
《順中論》二卷
《攝大乘論》三卷
20 2 君、曰
246–247 《攝大乘論》二卷
《攝大乘論本》三卷
《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20 2 嚴、與
248 《攝大乘釋論》十卷 10 1
249 《攝大乘論釋論》十卷 10 1
250 《攝大乘論釋》十卷 10 1
251 《佛性論》四卷
《決定藏論》三卷
《辯中邊論頌》一卷
《中邊分別論》二卷
10 1
252 《辯中邊論頌》三卷
《究竟一乘寶性論》五卷
《業成就論》一卷
《大乘成業論》一卷
《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11 1
253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
《顯識論》一卷
《轉識論》一卷
《大乘唯識論》一卷
《大乘唯識論》一卷
《唯識二十論》一卷
《成唯識寶生論》一卷
《唯識三十論》一卷
13 1
254 《成唯識論》十卷 10 1
255 《大丈夫論》二卷
《入大乘論》二卷
《大乘掌珍論》二卷
《大乘五蘊論》一卷
《大乘廣五蘊論》一卷
《寶行王正論》一卷
《大乘起信論》一卷
10 1
256 《大乘起信論》二卷
《發菩提心論》二卷
《二無性論》二卷
《方便心論》一卷
《如實論》一卷
《無相思塵論》一卷
《觀所緣緣論》一卷
《觀所緣論釋》一卷
11 1
257 《回諍論》一卷
《緣生論》一卷
《十二因緣論》一卷
《壹輸盧迦論》一卷
《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
《百字論》一卷
《解捲經》一卷
《掌中論》一卷
《取因假設論》一卷
《觀總相論頌》一卷
《止觀門論頌》一卷
《手杖論》一卷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一卷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
16 1
258–259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22 2 深、履
260–265 《中阿含經》六十卷 60 6 薄、夙、興、溫、清、似
266–270 《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 51 5 蘭、斯、馨、如、松
271–275 《雜阿含經》五十卷 50 5 之、盛、川、流、不
276–277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 20 2 息、淵
278 《佛般泥洹經》二卷
《般泥洹經》二卷
《大般涅槃經》三卷
《人本欲生經》一卷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一卷
《梵志阿颰經》一卷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
《寂志果經》一卷
12 1
279 《起世經》十卷 10 1
280 《起世因本經》十卷 10 1
281 《樓炭經》六卷
《長阿含十法報經》二卷
《中本起經》二卷
10 1
282 《七知經》一卷
《鹹水喻經》一卷
《一切流攝守因經》一卷
《四諦經》一卷
《恒水經》一卷
《本相倚致經》一卷
《緣本致經》一卷
《頂生王故事經》一卷
《文陀竭王經》一卷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一卷
《鐵城泥犁經》一卷
《古來世時經》一卷
《阿那律八念經》一卷
《離睡經》一卷
《是法非法經》一卷
《求欲經》一卷
《受歲經》一卷
《梵志計水淨經》一卷
《苦陰經》一卷
《釋摩男本經》一卷
《苦陰因事經》一卷
《樂想經》一卷
《漏分布經》一卷
《阿耨颰經》一卷
《諸法本經》一卷
《瞿曇彌記果經》一卷
《瞻婆比丘經》一卷
《伏婬經》一卷
《魔嬈亂經》一卷
《弊魔試目連經》一卷
30 1
283 《賴吒和羅經》一卷
《善生子經》一卷
《數經》一卷
《梵志頞羅延問種尊經》一卷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卷
《須達經》一卷
《佛為黃竺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一卷
《梵魔喻經》一卷
《尊上經》一卷
《鸚鵡經》一卷
《兜調經》一卷
《意經》一卷
《應法經》一卷
《泥犁經》一卷
《優婆夷墮舍迦經》一卷
《齋經》一卷
《鞞摩肅經》一卷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一卷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一卷
《邪見經》一卷
《箭喻經》一卷
《普法義經》一卷
《廣義法門經》一卷
《戒德香經》一卷
《四人出現世間經》一卷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一卷
《須摩提女經》一卷
《婆羅門避死經》一卷
《食施獲五福報經》一卷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卷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一卷
《鴦崛摩經》一卷
32 1
284 《鴦崛髻經》一卷
《力士移山經》一卷
《四未曾有法經》一卷
《舍利弗摩目捷連遊四衢經》一卷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卷
《放牛經》一卷
《緣起經》一卷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一卷
《四泥犁經》一卷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一卷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卷
《佛母般泥洹經》一卷
《國王不犁先尼十夢經》一卷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一卷
《阿難同學經》一卷
《五蘊皆空經》一卷
《七處三觀經》二卷
《聖法印經》一卷
《雜阿含經》一卷
《五陰譬喻經》一卷
《水沫所漂經》一卷
《不自守意經》一卷
《滿願子經》一卷
《轉法輪經》一卷
《三轉法輪經》一卷
《八正道經》一卷
《難提釋經》一卷
《馬有三相經》一卷
《馬有八態譬人經》(一卷)
《相應相可經》一卷
《治禪病祕要經》二卷
33 1
285 《摩鄧女經》一卷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一卷
《摩登伽經》三卷
《舍頭諫經》一卷
《鬼問目連經》一卷
《雜藏經》一卷
《餓鬼報應經》一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卷
《慢法經》一卷
《阿難分別經》一卷
《五母子經》一卷
《沙彌羅經》一卷
《玉耶女經》一卷
《玉耶經》一卷
《阿遬達經》一卷
《修行本起經》二卷
19 1
286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
《法海經》一卷
《海八德經》一卷
《四十二章經》一卷
《柰女耆域因緣經》一卷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一卷
《龍王兄弟經》一卷
《長者音悅經》一卷
13 1
287 《禪祕要經》三卷
《七女經》一卷
《八師經》一卷
《越難經》一卷
《所欲致患經》一卷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
《五苦章句經》一卷
《堅意經》一卷
《淨飯王涅槃經》一卷
《進學經》一卷
《得道梯隥錫杖經》一卷
《貧窮老翁經》一卷
《三摩竭經》一卷
《蓱沙王五願經》一卷
《瑠璃王經》一卷
17 1
288 《生經》五卷
《義足經》二卷
7 1
289–295 《正法念處經》七十卷 70 7 篤、初、誠、美、慎、終、宜
296–301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 60 6 令、榮、業、所、基、藉
302 《本事經》七卷
《興起行經》一卷
《業報差別經》一卷
10 1
303 《大安般守意經》二卷
《陰時入經》二卷
《處別經》一卷
《分別善惡所起經》一卷
《出家緣經》一卷
《阿含正行經》一卷
《十八泥犁經》一卷
《罵意經》一卷
《法受塵經》一卷
《禪行法想經》一卷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卷
《揵陀國王經》一卷
《須摩提長者經》一卷
《阿難四事經》一卷
《未生怨經》一卷
《四願經》一卷
《黑氏梵志經》一卷
《猘狗經》一卷
《分別經》一卷
《八關齋經》一卷
《阿鳩留經》一卷
《孝子經》一卷
24 1
304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
《大迦葉本經》一卷
《四自侵經》一卷
《羅云忍辱經》一卷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卷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卷
《時非時經》一卷
《自愛經》一卷
《中心經》一卷
《見正經》一卷
《大魚事經》一卷
《阿難七夢經》一卷
《訶鵰阿那含經》一卷
《燈指因緣經》一卷
《婦人遇辜經》一卷
《四天王經》一卷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一卷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罪福報應經》一卷
《五無返復經》一卷
《佛大僧大經》一卷
《耶祇經》一卷
《末羅王經》一卷
《摩達國王經》一卷
《旃陀越國王經》一卷
《五恐怖世經》一卷
《弟子死復生經》一卷
《懈怠耕者經》一卷
《辯意長者子經》一卷
《無垢優婆夷問經》一卷
30 1
305 《賢者五福經》一卷
《天請問經》一卷
《僧護經》一卷
《護淨經》一卷
《木槵子經》一卷
《無上處經》一卷
《盧志長者因緣經》一卷
《五王經》一卷
《出家功德經》一卷
《栴檀樹經》一卷
《頞多和多者經》一卷
《普達王經》一卷
《佛滅度後棺歛葬送經》一卷
《鬼子母經》一卷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父母恩難報經》一卷
《孫多耶致經》一卷
《新歲經》一卷
《群牛譬經》一卷
《九橫經》一卷
《禪行三十七經》一卷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身經》一卷
《比丘聽施經》一卷
《身觀經》一卷
《無常經》一卷
《八無暇有暇經》一卷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卷
《譬喻經》一卷
《略教誡經》一卷
《療痔病經》一卷
30 1
306–309 《摩訶僧祇律》四十卷 40 4 優、登、仕、攝
310–315 《十誦律》六十一卷
《後毘尼序》三卷
64 6 職、從、政、存、以、甘
316–32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 50 5 棠、去、而、益、詠
321–322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二十卷 20 2 樂、殊
323–326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四十卷 40 4 貴、賤、禮、別
327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 10 1
328–330 《五分律》三十卷 30 3 卑、上、和
331–336 《四分律》六十卷 60 6 下、睦、夫、唱、婦、隨
337 《僧祇比丘戒本》一卷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一卷
《五分比丘戒本》一卷
7 1
338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四分僧戒本》一卷
《解脫戒本》一卷
《沙彌十戒法并威儀》一卷
《沙彌威儀》一卷
《沙彌尼雜戒文》一卷
《沙彌尼戒經》一卷
《舍利弗問經》一卷
10 1
339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 10 1
340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優波離問佛經》一卷
《五分羯磨》一卷
《四分雜羯磨》一卷
《曇無德羯磨》一卷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7 1
341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卷
《四分僧羯磨》三卷
《四分尼羯磨》三卷
7 1
342 《大愛道比丘尼經》二卷
《迦葉禁戒經》一卷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卷
《戒銷災經》一卷
《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三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柰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
《五百問事經》一卷
12 1
343–344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十四卷 14 2 母、儀
345 《毘尼摩得勒伽》一十卷 11 1
346 《鼻柰耶律》十卷 10 1
347–348 《善見律毘婆沙》十八卷
《佛阿毘曇經》二卷
20 2 伯、叔
349 《毘尼母經》八卷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二卷
10 1
350 《薩婆多毘尼婆沙》九卷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
10 1
351–353 《阿毘曇八揵度論》三十(卷) 30 3 比、兒、孔
354–355 《阿毘達磨發智論》二十卷 20 2 懷、兒
356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 12 1
357–358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20 2 同、氣
359–360 《施設足論》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三卷
19 2 連、枝
361–363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眾事分阿毘曇論》十二卷
30 3 交、友、投
364–371 《阿毘曇毘婆沙論》八十二卷 82 8 分、切、磨、箴、規、仁、慈、隱
372–391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二百卷 200 20 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
392–393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阿毘達磨俱舍本論頌》一卷
23 2 疲、守
394–396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 30 3 真、志、滿
397–404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80 8 逐、物、意、移、堅、持、雅、操
405–408 《阿毘達磨顯宗論》四十卷 40 4 好、爵、自、縻
409 《阿毘曇心論》四卷
《法勝阿毘曇心論》六卷
10 1
410–411 《雜阿毘曇心論》十一卷
《阿毘曇甘露味論》一卷
《隨相論》二卷
15 2 邑、華
412–413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卷
《三法度論》三卷
《入阿毘達磨論》二卷
15 2 夏、東
414–415 《成實論》二十卷 20 2 西、二
416 《立世阿毘曇論》十卷 10 1
417 《解脫道論》十二卷 12 1
418–419 《舍利弗阿毘曇論》二十二卷
《五事毘婆沙論》二卷
25 2 邙、面
420–421 《鞞婆沙論》十四卷
《三彌底部論》三卷
17 2 洛、浮
422 《分別功德論》三卷
《四諦論》四卷
《辟支佛因緣論》一卷
《十八部論》一卷
《部執異論》一卷
《異部宗輪論》一卷
11 1
423 《佛所行讚經傳》五卷
《佛本行經》一卷
12 1
424 《撰集百緣經》十卷 10 1
425–428 《出曜經》二十卷
《賢愚經》十三卷
33 4 宮、殿、盤、欝
429 《道地經》一卷
《修行道地經》七卷
《僧伽羅剎所集經》五卷
14 1
430 《百喻經》二卷
《菩薩本緣經》四卷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
9 1
431 《付法藏因緣傳》六卷
《坐禪三昧經》二卷
《佛醫譯》一卷
《惟日雜難經》一卷
《佛般泥洹摩訶迦葉赴佛經》一卷
《菩薩訶色欲法》一卷
《四品學法經》一卷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一卷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卷
《佛治身經》一卷
《治意經》一卷
17 1
432 《雜寶藏經》八卷
《那先比丘經》三卷
11 1
433 《五門禪要用經》一卷
《達摩多羅禪經》二卷
《禪法要解》二卷
《禪要訶欲經》一卷
《內身觀章句經》一卷
《法觀經》一卷
《思惟略要法》一卷
《十二遊經》一卷
《舊雜譬喻經》二卷
《雜譬喻經》一卷
13 1
434 《雜譬喻經》二卷
《雜譬喻經》二卷
《阿育王譬喻經》一卷
《阿育王經》十卷
15 1
435 《阿育王傳》五卷
《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二卷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
9 1
436 《法句經》二卷
《法句譬喻經》四卷
《迦葉詰經》一卷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一卷
《三慧經》一卷
《阿毘曇五法行經》一卷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卷
《小道地經》一卷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
《六菩薩名》一卷
《一百五十讚佛頌》一卷
《讚觀世音菩薩頌》一卷
16 1
437 《無明羅剎集》一卷
《馬鳴菩薩傳》一卷
《龍樹菩薩傳》一卷
《提婆菩薩傳》一卷
《婆藪槃豆法師傳》一卷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卷
《勸發諸王要偈》一卷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一經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一卷
《請賓頭盧法》一卷
《分別業報略》一卷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卷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卷
《金七十論》三卷
《勝宗十句義論》一卷
18 1
438–439 《釋迦譜》十卷
《釋迦氏略譜》一卷
《釋迦方志》二卷
13 2 綵、仙
440–444 《經律異相》五十卷 50 5 靈、丙、舍、傍、啟
445 《陀羅尼雜集》十卷 10 1
446–448 《諸經要集》二十卷 20 3 帳、對、楹
449–450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
《眾經目錄》七卷
22 2 肆、筵
451–452 《開皇三寶錄》十五卷
《眾經目錄》五卷
20 2 設、席
453 《大唐內典錄》十卷 10 1
454–455 《續大唐內典錄》一卷
《古今譯經圖紀》四卷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21 2 瑟、吹
456–457 《開元釋教錄》二十卷 20 2 笙、升
458–461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
27 4 階、納、陛、弁
462–463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16 2 轉、疑
464 《東夏三寶感通錄》三卷
《集沙門不拜俗儀》六卷
9 1
465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10 1
466–467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法顯傳》一卷
《高僧傳》十四卷
17 2 通、廣
468–471 《續高僧傳》三十一卷 31 4 內、左、達、承
472 《辯正論》八卷 8 1
473–475 《破邪論》二卷
《甄正論》三卷
《十門辯惑論》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21 3 既、集、墳
476–478 《廣弘明集》三十卷 37 3 典、亦、聚
479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
《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
《比丘尼傳》四卷
《別說罪要行法》一卷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
13 1


Sources for Images